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杨聚芬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4-09-06 导师主页
杨聚芬 讲师 硕士生导师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yangjufenabc@126.com
毕业于吉林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工学博士。近年来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安全与人因工程、全自动驾驶线路调度指挥等研究工作。负责并参与包括上海地铁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及实施工作。曾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校企合作14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4余篇。项目包括:城市轨道交通驾驶员人因测评、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全自动线路调度指挥模式,地铁初期运营前运营综合准备,车站大客流疏散仿真等。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1、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基于任务分析与多资源理论的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工作负荷与人因绩效研究
2、参与国家“十三五”科技攻关项目,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大客流疏运监控预警技术和装备研发
3、参与 国家“十三五”科技攻关项目,城市轨道交通防灾系统检测与风险管控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防灾系统风险评估和管控技术
4、参与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轨交通互操作综合测试与认证平台关键技术——有轨电车运营组织体系研究
5、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基于实时数据的路网交通状态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6、主持《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安全管理与培训生产效能提升项目》2021.12.08-2022.08.08
7、主持《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2020年度地铁列车司机综合素质测评与提升培训项目》
8、主持《2019年值班站长乘务组长培训及团干部培训》2019-11至2019-12
9、主持《上海市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工程北段初期运营准备研究》2021.11.25-2021.12.15.
10、主持《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三期(东延伸)工程试运营准备综合报告研究》,2017-8至2017-12
11、主持《上海轨道交通旅行速度影响因素及提升方案研究》,2016-9至2016-12
12、主持《2016年度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驾驶员业务技术及综合能力培训》2016-9至2016-12
13、参与,《全自动驾驶线路调度指挥管理模式研究项目》2021.6-.15-2021.8.30
14、参与《杭州至绍兴城际铁路工程客流预测项目》,2021.6.7-2021.10
15、参与《疏散能力模拟测试服务采购项目》,2021.5.19-2021.12.31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主要论文:
1、Yang Jufen , Liu Zhigang (*) ,Jiang Guiyan, Zhu Lin.Two-Phase Model of Multistep Forecasting of Traffic State Reliability [J]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2018.7.9, 2018: 0~7650928.(第一作者,SCI检索)
2、Jufen Yang, Guiyan Jiang. Development of an enhanced route choice model based on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4-10, 47: 168-178. (第一作者,SCI检索)
3、Ma M, Liang S, Guo H, Yang J F.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using a self-adaptive two-dimensional forecasting method[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7, 9(8): 1687814017719002(SCI检索)
4、Jufen Yang, Guiyan Jiang, Qi Li.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of travel route choice under conditions of real-time traffic information based on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 [J].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and Safety(ICTIS 2013), 941-947. (第一作者,EI)
5、杨聚芬, 姜桂艳. 基于收费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拥挤自动判别方法[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10.(第一作者,EI)
6、李琦,姜桂艳,杨聚芬.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算法融合[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42(5):1191-1197.(EI)
7、杨庆芳, 马明辉, 杨聚芬等. 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11.(EI)
8、杨聚芬 , 姜桂艳. 基于因子定理的路网交通运行可靠性在线分析 [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1, 1(45): 68~74.(第一作者,EI收录)
9、熊斌,杨聚芬,刘志钢. 基于改进社会力模型的地铁车站应急疏散模型.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9,31(06):488-495+502. (通讯作者,SCD检索)发表时间: 2019-12-31 ISSN 1671-8798
10、黄婷婷,朱海燕,杨聚芬. 基于前景理论的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模型. 都市快轨交通,2019.4,32(2):59-63.(SCD检索)发表时间2019-04-18ISSN:1672-6073
11、杨聚芬 , 姜桂艳. 基于因子定理的路网交通运行可靠性在线分析 [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1, 1(45): 68~74.(第一作者,EI收录)
12、江妍妮,杨聚芬.基于后悔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J].物流科技,2019(42):108-110.发表时间2019-03-10 ISSN:1002-3100
13、宋皓晨,杨聚芬,刘志钢.基于Petri网的地铁驾驶员应急任务分析方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09):161-165.发表时间: 2020-09-15 ISSN1674-4993
14、吕静,杨聚芬,刘志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地铁驾驶员工作绩效评价研究[J].物流科技,2020,43(09):43-47.发表时间: 2020-09-10 ISSN:1002-3100(通讯作者,SCD检索)
专业教材:
1、刘志钢; 有轨电车运营组织[M].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9. 参与编写第六章有轨电车企业内部运营安全管理
专利及软著:
1、黄婷婷,朱海燕,杨聚芬,刘志钢. 一种用于大型活动的带有限流杆的可伸缩升降的电动栅栏[P]. 上海:授权公布号:CN206815220U,授权日2017-12-29.申请号:CN201720310946.申请日20170328
2、黄婷婷,朱海燕,杨聚芬,刘志钢. 伸缩升降电动栅栏[P]. 上海:申请日20170328申请(专利)号:201710191998.1申请公布号CN107059689A,授权公告日2018-12-21专利号:ZL201710191998.1授权公告号:CN 107059689 B.发明专利.
3、熊斌,杨聚芬,刘志钢,王奋,黄远春;一种基于伺服式加速度传感模块的地铁转向提示装置,2019,申请号201822231207.6 申请日期2018-12-28授权公告日2019-11-12专利号: ZL201822231207.6授权公告号CN209617162U. 实用新型专利
4、吕静,杨聚芬,刘志钢,朱琳;一种基于高铁车门控制系统的站台组合折叠连接板装置,2019, 申请号201920643158.9申请日期2019-05-07专利号ZL201920643158.9. 授权公告日2019-12-13授权公告号CN209776423U .实用新型专利
5、宋皓晨,杨聚芬,刘志钢,黄远春,王奋;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的防护警报装置. 申请号: 201922245040.3申请日期2019-12-14。专利号:ZL201922245040.3授权公告日2020-07-10。授权公告号:CN210983643U .实用新型专利
6、江妍妮,杨聚芬,余昊.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的冷却系统. 申请号:201920794460.4 申请日期2019-05-29授权公告日2020-05-15.专利号ZL201920794460.4授权公告号:CN210526336U.实用新型专利
7、于铮,杨聚芬,刘志钢,王姗姗,朱海燕,王奋;一种地铁消毒座椅。申请号:202020702868. 7申请日期2020-04-30专利号:ZL202020702868.7授权公告日2021-01-22授权公告号CN212386482U .实用新型专利
8、张文,杨聚芬,刘志钢,王姗姗,黄远春,朱琳.一种多功能地铁座椅.申请号202020702952.9申请日期2020-04-30专利号ZL202020702952.9授权公告日20210122授权公告号:CN212386483U .实用新型专利
标准规范编制
1、磁感电子导向胶轮系统初期运营基本条件 标准编号:T/SHJX027-2021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我校现有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服装学院、基础教学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院、部;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计算中心、工程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展示中心、服装设计展示中心5个设备先进的教学实训基地;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激光工业技术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中心5个科研机构。学校坚持依托产业办学,产学研紧密结合,主动为上海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形成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办学特色。
    经过二十五年不懈努力,学校的科研、教学成果显著,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我校的载用工具运用工程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公共艺术学科是上海市第四期重点培育学科,我校的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

    随着学校整体实力不断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日益发展,我校开展了与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加拿大等著名大学进行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和合作教育等活动。先后与法国、美国、韩国等著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现有中法合作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美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专业、中美合作交通运输(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韩合作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专业。

    根据市委、市府统一部署,学校将整体迁入松江大学园区,2003级学生全部进入松江大学园区。

    目前学校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全校教职工必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乘胜前进,为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具有时代特色、多学科的现代化大学而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