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圣超,博士(控制科学与工程)、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与兴趣:智能信息处理与可靠性、边缘计算与车联网、智能交通与控制、机器视觉与自主无人系统、以及电池管理系统(BMS),涉及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在相关方面的应用。发表SCI、EI论文近3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授权3项,主持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项;主持或参与横向项目、国家级项目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荣获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2021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负责人获批2023年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1门。指导学生参加“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5项,指导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三等奖,指导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获上海赛区二等奖。目前,与上海申铁杰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蔚来汽车、上海锡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光伏发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苏州)、无锡艾姆维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
1、车联网计算任务的可靠卸载策略研究(苏州市智慧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SET2308),起止时间:2023.9-2025.6 (主持)
2、城市公交示范线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研发(企业合作项目),起止时间:2023.8-2025.12 (主持)
3、IP核及可靠性判断装置(技术转化),起止时间:2023.5-2023.8 (主持)
4、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数字化制造车间》,起止时间:2022.9-2024.8 (主持)
5、 喷香器远程控制设计与开发(企业合作项目),起止时间:2021.9-2022.12 (主持)
6、网络环境下基于量化观测值的系统辨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603241),起止时间:2017.01-2019.12(主要完成人)
7、面向装配生产线的系统集成及测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5BAF10B01),起止时间:2015.4-2017.12(主要完成人)
8、高速磁悬浮车辆走行机构载荷测试与分析,子项目“测试数据分析处理与软件开发”,起止时间:2014.7-2015.3(主持)
[1] S.C. Su, X. Ju,C.J. Xu, Y.F. Dai. Collaborative Motion Planning Based on the Improved Ant Colony Algorithm for Multiple Autonomous Vehicle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24, 25(3): 2792-2802
[2] S.C. Su, P.T. Yuan, Y.F. Dai. Reliable Computation Offloading of DAG Applications in Internet of Vehicles Based o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online, Doi: 10.1109/TVT.2024.338510
[3] C.J. Xu, S.C. Su*. An Improved Stochastic Fractal Search Based on Entropy Multi-Trust Fusion Model for IoT-Enabled WSNs Clustering.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3, 23(23): 29694-29704
[4] S.C. Su, C. Yang, X. Ju, C.J. Xu. Deployment Optimization of Self-Powered Sensor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in the IoT Sensing Layer.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3, 23(18): 20773-20781
[5] S.C. Su, X. Ju. A Cellular Learning Automata-based Approach for Self-protection and Coverage Problem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net of Things 22 (2023) 100718
[6] X. Ju, S.C. Su*, C.J. Xu,H.X. Wang. Computation Offloading and Tasks Scheduling for the Internet of Vehicles in Edge Computing: A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based Pointer Network Approach. Computer Networks 223 (2023) 109572.
[7] C. Yang, S.C. Su*, X. Ju, J.Y. Song. A Mobile Sensors Dispatch Scheme Based on Improved SOM Algorithm for Coverage Hole Healing,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1, 21(18): 21080-21089
[8] 冷腾飞, 苏圣超*. 基于子区域切分与SSA-XGBoost的室内定位方法. 传感技术学报, 2024, 37(5): 833-840
[9] 琚翔, 苏圣超*, 徐超杰, 何蓓蓓. 边缘计算下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联网任务调度. 系统仿真学报, 2023, 35(12): 2550-2559
[10] 戴玉峰, 苏圣超*, 崔文霞, 汪义旺. 基于改进交互式多模型算法的车辆高精度定位. 控制理论与应用, 网络首发, Doi: 10.7641/CTA.2024.3058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我校现有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服装学院、基础教学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院、部;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计算中心、工程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展示中心、服装设计展示中心5个设备先进的教学实训基地;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激光工业技术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中心5个科研机构。学校坚持依托产业办学,产学研紧密结合,主动为上海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形成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办学特色。
经过二十五年不懈努力,学校的科研、教学成果显著,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我校的载用工具运用工程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公共艺术学科是上海市第四期重点培育学科,我校的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
随着学校整体实力不断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日益发展,我校开展了与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加拿大等著名大学进行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和合作教育等活动。先后与法国、美国、韩国等著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现有中法合作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美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专业、中美合作交通运输(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韩合作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专业。
根据市委、市府统一部署,学校将整体迁入松江大学园区,2003级学生全部进入松江大学园区。
目前学校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全校教职工必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乘胜前进,为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具有时代特色、多学科的现代化大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