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2006年7月入校,从事城市基层治理数字化研究,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论著1本、编著1本。主持科研项目8项: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项民政部课题;1项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课题;2项上海市教委项目。另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各级课题,其中参与国家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9项。
主讲课程:社会学(全英语)、社会工作导论、城市社区治理、管理文秘、地方政府治理创新专题
主持: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数字技术驱动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路径研究”,2024.10-2028.12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数字技术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的创新路径研究”,2022.9-2025.9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研究”,2015.7-2021.7
[4]民政部项目“协同治理视角下特大城市“转型社区”治理结构调适研究”,2016.4-2016.9
[5]民政部项目“‘智慧社区’跨界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2018.9-2018.12
[6]上海市教委项目“基于社会支持网的上海低保对象的反贫困研究”,2008.1-2009.12
[7]上海市教委项目“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政策研究”,2012.1-2014.12
[8]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基地立项)“本市社会治理创新中居民区治理体系跟踪研究”,2016.4-2016.9
参与: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机制及培育路径研究”,2012.6-2014.5,5-3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特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研究”,2013.5-2015.12,10-3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建构研究”,2011.1-2013.12,4-3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合作视野下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2010.1-2013.12,7-5
[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机制及培育路径研究”,2011.8-2013.12,8-4
[6]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项目,“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文品质研究”,2017.4-2017.10,6-2
[7]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上海大型居住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现状调查”,2012.9-2012.12,9-2
[8]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的上海社区建设研究”,2012.9-2012.12,12-2
[9]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网络时代上海社会管理创新研究”,2011.6-2011.10,11-3
[10]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上海社会组织建设与社会转型研究”,2011.6-2011.9,12-3
[11]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上海市政府社会管理新方式的对策研究”,2009.3-2009.6,10-8
[12]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上海加强社会体制建设的思路与对策研究”,2009.3-2009.11,11-5
[13]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上海特大型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11.6-2011.9,10-6
[14]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上海居民养老服务现状与意愿调查”,2009.9-2010.3,16-5
[15]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上海家庭代际结构变化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及政策影响”,2012.4-2012.8,13-9
[16]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上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研究”,2013.5-2013.11,12-9
[17]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现阶段缓解上海新二元结构问题”,2010.5-2011.1,12-10
[18]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对策研究”,2009.8-2009.11,12-10
[19]上海市教委项目,“社区公共组织的培育与发展研究——基于城市基层治理的视角”,2009.1-2012.3,5-4
科研论文:
[1]李晗.分配制度与中国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的演变[J].甘肃社会科学,2010(1).
[2]李晗.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政策支持[J].人民论坛,2016(2).
[3]李晗.城市郊区化背景下乡镇治理的制度困境——以上海市为例[J].人民论坛,2014(32).
[4]李晗.金融危机下的贫困与社会稳定[J].生产力研究,2010(11).
[5]李晗.市场经济下社会网络与资源分配的改革[J].中国经贸导刊,2009(21).
[6]李晗.组织分析视角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研究[J].学理论,2014(35).
[7]李晗.国家与社会框架下中国农民工研究新进展[J].学理论,2012(29).
[8]李晗.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形成机制的理论解释[J].学园,2013(32).
[9]李晗.地方政府征地政策有效执行的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
[10]李晗.“镇管社区”:大型居住社区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以上海市宝山区G镇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
[11]李晗.城市边缘地带社区治理体制创新[J].管理观察,2014(33).
[12]李晗.地方政府征地政策的执行策略分析[J].管理观察,2013(32).
[13]李晗.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0).
学术专著:
《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社区协同治理的路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我校现有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服装学院、基础教学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院、部;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计算中心、工程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展示中心、服装设计展示中心5个设备先进的教学实训基地;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激光工业技术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中心5个科研机构。学校坚持依托产业办学,产学研紧密结合,主动为上海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形成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办学特色。
经过二十五年不懈努力,学校的科研、教学成果显著,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我校的载用工具运用工程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公共艺术学科是上海市第四期重点培育学科,我校的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
随着学校整体实力不断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日益发展,我校开展了与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加拿大等著名大学进行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和合作教育等活动。先后与法国、美国、韩国等著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现有中法合作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美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专业、中美合作交通运输(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韩合作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专业。
根据市委、市府统一部署,学校将整体迁入松江大学园区,2003级学生全部进入松江大学园区。
目前学校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全校教职工必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乘胜前进,为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具有时代特色、多学科的现代化大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