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袁春平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4-12-05 导师主页
袁春平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化学化工学院
药学
药剂学
34210005@sues.edu.cn

                                  学习经历

1981.09-1985.07,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8.09-1991.07,湖北中医药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14.09-2019.06,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药剂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5.07-1988.09,湖北医药学校任教师;
1991.07-1997.07,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任主管药师;
1997.07-2021.05,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

2017.12-2021.07,第十三届广东省人大代表;

2021.06-  至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员。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玉屏风颗粒标准化项目建设(ZYBZH-C-GD-08),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负责人;
(2)布芍调脂胶囊临床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2018ZX09301-011-002),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主要研究者;
(3)国药环球新型药物制剂院士工作站,广东省科技厅,项目负责人;

(4)上海药物制剂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编号:20DZ2255900 ),上海市科委项目负责人。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论文

[1] Yuan CP etc.New Technology of Thermoplastic Coating for Osmotic Pump Tablets: Study on in vivo Drug Release[J],Pharmaceutical Fronts,2020,02(01):e1-e10.

[2] Yuan CP etc.New Technology of Thermoplastic Coating for Osmotic Pump Tablets: Study on in vitro Drug Release[J],Pharmaceutical Fronts,2019,01(01):e1-e10.

[3]袁春平,侯惠民等:渗透泵片剂的新型热塑包衣技术Ⅱ.包衣膜的评价(英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50(02):165-176.

[4]袁春平,侯惠民等:渗透泵片剂的新型热塑包衣技术Ⅰ.制备工艺的开发(英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50(01):48-58.

[5]袁春平,侯惠民等:膜控释药片剂的包衣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50(02):139-147.

[6]袁春平,侯惠民等:丹酚酸B及二甲酯在人肝微粒体中代谢稳定性研究及代谢产物鉴定[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3):1543-1549.

[7]袁春平,侯惠民等:丹酚酸B及二甲酯在Caco-2细胞模型中跨膜转运的对比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06):699-704+720.

[8]袁春平,侯惠民等:口服固体制剂连续制造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47(11):1457-1463.

[9]袁春平,侯惠民等:丹酚酸B的药动学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5,24(07):791-799.

著作

[1] 《中药配方颗粒标准汤剂与质量标准研究》,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2-01。

授权专利

[1] 硝苯地平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610502751.2,授权时间2018.10.09,排名第1;

[2] 一种含大剂量烟酸缓释胶囊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310430070.6,授权时间2015.10.07,排名第1;

[3] 一种快速释放的非索非那定小丸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310432636.9,授权时间2015. 04.15,排名第1。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我校现有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服装学院、基础教学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院、部;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计算中心、工程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展示中心、服装设计展示中心5个设备先进的教学实训基地;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激光工业技术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中心5个科研机构。学校坚持依托产业办学,产学研紧密结合,主动为上海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形成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办学特色。
    经过二十五年不懈努力,学校的科研、教学成果显著,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我校的载用工具运用工程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公共艺术学科是上海市第四期重点培育学科,我校的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

    随着学校整体实力不断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日益发展,我校开展了与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加拿大等著名大学进行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和合作教育等活动。先后与法国、美国、韩国等著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现有中法合作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美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专业、中美合作交通运输(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韩合作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专业。

    根据市委、市府统一部署,学校将整体迁入松江大学园区,2003级学生全部进入松江大学园区。

    目前学校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全校教职工必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乘胜前进,为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具有时代特色、多学科的现代化大学而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