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信息
Personal Profile
崔国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上海市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机械工业航空大型复杂薄壁构件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研究领域:建筑机器人技术、港口无人作业车辆、多机器人协同与自主规划等。
所在系所: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 / 机器人研究所
办公电话:15316169871
通讯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电子邮件: ghcui2018@sues.edu.cn
教育背景:
2002-2005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硕士
1993-1997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机械工程系 学士
工作经历:
2018-202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2017 河北工程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2014 加拿大安大略理工大学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
2010-2012 天津大学/天津恒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博士后
2003-2013 河北工程大学 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移动作业装备感知-定位-导航-规划-控制关键技术及方法:
(1)智能建造:建筑机电安装机器人自主作业;
(2)智慧港口:无人化集装箱堆高作业车辆;
(3)智能制造:多机器人协同与自主路径规划。
智能协作与高性能制造机器人科研团队
一 、科研方向
(1)移动作业机器人感知-定位-规划-控制及场景应用;
(2)人机协作机器人及核心部件关键技术 ;
(3)高性能制造混联机器人系统及核心部件开发;
(4)通用机器人性能测试与功能安全评价。
重点围绕上述方向,自主研发智能建造、智慧港口、高性能加工等领域的特种机器人、关键模组及无人作业系统。
二、 团队建设
团队成立于2019年,源于2017年成立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目前属于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之一。团队负责人为崔国华,有8名科研骨干教师(朱姿娜、岳义、陈赛旋、张振山、杨杰、杨慧斌、张婷等)、10余名校外兼职导师、50多名在校研究生组成,团队倡导和谐共赢、越努力越幸运的团队文化。
团队有力支撑上海市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发展,与上海港集团、航天149厂、中电科普天物流、上海华测导航、台州旗竑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教师工作室(8B409)、研究生工作室(8B413)、高性能制造机器人实验室(5111)、移动作业装备定位与导航校企联合实验室(5217)等工作学习条件,在浙江台州建有1000平米左右的建筑机器人新产品概念验证中心。
(1)2025-202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自主智能弧焊机器人技术与系统(NO.2024YFB4709400),课题任务负责人;
(2)2023-2025 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创新性研究—电动堆高车感知作业系统,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项目, 负责人;
(3)2023-2024 面向薄板构件的搅拌摩擦焊柔性制造平台研制与典型零件焊接工艺验证,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合作项目,负责人;
(4)2022-2024 基于人工智能的集装箱码头全场景自动化升级创新性研究—堆高车与AIV作业交互,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项目,负责人;
(5)2018-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冗余驱动刚柔协作搅拌摩擦焊机器人高能效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NO.51775165),负责人;
(6)2012-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含恰约束支链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综合与可靠性研究(NO.51175143),负责人;
(7)2023-2024 浙江省建设科研项目:建筑施工打孔作业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NO.2023K212),负责人
(8)2018-2021上海市科技计划项目(地方高校能力建设):面向汽车制造的混联构型搅拌摩擦焊机器人装备关键技术研究(NO.18030501200),负责人。
(1)Cui Guohua, Liu Jian, Hu Zhi,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a rigid-flexible parallel manipulator[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Part C: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20, 234(23):4620-4635.
(2)Cui Guohua, Wu Haimiao, Cui Kangkang, et al. Studies of Grinding Depth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Concrete Pipe Port-Grinding Robo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20, 35(5):365-376.
(3)Cui Guohua, Liu Jian, Zhang Haiqiang, et al. Kinemat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Cable-driven Redundant Actuated Parallel Manipulat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19, 34(4):344-358.
(4)崔国华, 刘健, 马良,等. 混凝土管端口打磨机器人设计及力学性能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 2019, (06): 665-671.
(5)杨杰,崔国华,李海涛,张振山,等. 非轴对称复杂曲面回转件虚拟动平衡设计方法及试验,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 (17):148-161.
(6)崔国华,鱼海东,郭强. 一种浮动式双静止轴肩搅拌摩擦焊接用搅拌头,中国, CN108581178B [P]. 2023-11-24
(7)崔国华,马良,崔康康,刘健. 一种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承口与插口打磨装置及方法,中国, CN107150280B [P]. 2023-7-25,
(8)崔国华,陈鹏,邢士波,崔康康. 一种PCCP混凝土预制管道微型电动巡检车,中国, CN108382509B [P]. 2023-7-21
(9)崔国华,杨琳,张振山,郭强. 一种自动化垃圾分类箱的中转运输车,中国, CN111422535B [P]. 2021-5-11
(10)杨杰,崔国华,张振山,等 基于双工业机器人协作的汽车轮毂打磨系统及其方法, 中国, CN114290147B[P]. 2022-11-15.
2022年,面向车辆产业变革 产教深度融合培养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第3完成人);
2023年,面向智能汽车安全的视觉环境感知与预警防护关键技术及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完成人);
2022年,《机器人学》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示范课程(负责人);
2021年,上海市教育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2017年,智能化装箱生产线关键装备与技术及工程应用,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2016年,新型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装备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2016年,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集体、负责人)。
2024年— 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二届建筑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3年—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七届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2年—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一届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0年— 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共融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4年—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特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分会常务理事
2024年— 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理事
2023年— 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一届工业智能制造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2020年— 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理事
2021年— 上海市药物制剂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
2020年— 上海市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