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2000.07-2019.09历任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教务处处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2019.09-现在 历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院长,研究生处处长(兼任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生处处长;
1994.09-1997.11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焊接,博士生;
2008.08-2009.08 多伦多大学机器人实验室,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互助型机器人易用性集成开发与应用验证”,国家“863”计划“面向复杂船舱焊接的自主移动机器人系统开发”,国家“863”计划“大型构件水下焊接机器人系统研究与开发”,国家“863”计划“爬行式全位置焊机器人系统研究与产品开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973”前期)“光纤智能金属结构熔焊快速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金属结构单模光纤宏弯温度传感原理及特性研究”等 。
1.发表论文 发表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多篇,代表性期刊为:《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 Measurement》《Optical fiber technology》《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Welding Journal》《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等,以及《中国科学》《Science in China》《机械工程学报》《焊接学报》《机器人》等。
2. 授权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包括美国发明专利1项。
3. 主要奖励 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等二等奖4项(其中3项排名第一),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省部级一等奖3项(排名第一),指导学生获首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最具人气奖,指导2名博士研究生获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我校现有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服装学院、基础教学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院、部;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计算中心、工程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展示中心、服装设计展示中心5个设备先进的教学实训基地;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激光工业技术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中心5个科研机构。学校坚持依托产业办学,产学研紧密结合,主动为上海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形成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办学特色。
经过二十五年不懈努力,学校的科研、教学成果显著,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我校的载用工具运用工程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公共艺术学科是上海市第四期重点培育学科,我校的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
随着学校整体实力不断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日益发展,我校开展了与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加拿大等著名大学进行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和合作教育等活动。先后与法国、美国、韩国等著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现有中法合作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美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专业、中美合作交通运输(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韩合作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专业。
根据市委、市府统一部署,学校将整体迁入松江大学园区,2003级学生全部进入松江大学园区。
目前学校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全校教职工必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乘胜前进,为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具有时代特色、多学科的现代化大学而不懈努力!